鍍膜變打蠟 汽車美容一肚氣
發布時間: 2016/11/15 12:28
最後更新: 2016/11/15 13:42
不少車主愛將座駕打扮得光鮮亮麗,但光顧服務時宜小心比較及了解細節!消委今年頭10個月,共接獲14宗與汽車清潔服務有關的投訴,去年全年則有27宗。
更多消委會報道【按此即睇】
其中一宗投訴事主張小姐,往汽車美容公司洗車時,被職員推銷新的汽車鍍膜,聲稱該物料塗層可防止污染物侵蝕車身,保持色澤亮麗;介紹書上寫明「此技術必須在無塵工作空間進行」,張小姐閱覽後遂支付11,700元選購服務。
張小姐駕駛座駕抵達該公司指定服務地點時,發現只是一般停車場,亦不見設有「無塵工作空間」,3小時後獲通知取車,與介紹書列明鍍膜過程需最少10小時有出入,更發現車身有打蠟痕迹。
張懷疑該公司沒有進行汽車鍍膜服務,要求職員解釋,雖獲經理答應跟進,但多番催促及等候兩周後仍無消息,於是向消委會投訴。該公司回覆指只會收取事主一般清洗汽車及打蠟服務費用,向投訴人退回9,600港元。
另一個投訴人郭先生,透過社交網站得悉一款近年流行的玻璃隔熱薄膜,聲稱可隔熱達50%,售價為6,500元,並附證書及5年保養,郭先生全數付款並將車輛交予該公司;惟及後取車時,發現車窗薄膜多處有氣泡及花痕,遂拍下照片向玻璃隔熱膜代理商查詢,代理商回覆指出,隔熱膜「貼」得不好,應該重做,但周同時發現汽車美容公司使用的隔熱膜,是較次等型號,隔熱效能只有30%。
【延伸閱讀】Tesla Model X 自動門安全測試 青瓜被夾斷?
郭先生要求該公司跟進,對方雖答允但一直未有行動,郭遂向消委會投訴,該公司指曾提議為事主重做服務但被拒,重申不會退款。
消委會提醒車主,切忌輕信口頭承諾,應要求銷售員在單據上,清楚列出所購買產品或服務的資料;選購一些新興汽車美容產品或服務時,不應單靠宣傳廣告資料,可考慮參考代理商或生產商的詳細產品陳述,加以印證後才再決定。
【其他熱話】OLAY VS NIVEA 保濕面霜致敏成分逐個捉
【其他熱話】不銹鋼廚具編碼大拆解